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从客户信息、研发数据到经营策略,数据贯穿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承载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数据资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本文将围绕企业数据资产保护展开,探讨其重要性、面临的威胁以及法律保护机制,旨在为企业筑牢数据安全防线提供参考。
一、企业数据资产保护的重要性
(一)数据资产定义
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将数据确立为五大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之一,数据要素市场化已成为建设数字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资产时代已然来临。那么何为数据资产,目前尚无统一定义。
2020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数据资产评价指标体系》(GB/T37550-2019)中明确提出“数据资产是以数据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经济资源或财产性权益。”,并明确指出“数据资产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资产能够估值、交易,并以货币计量”,“数据资产能够为组织带来潜在或实际价值”。
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基于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新视角对企业的数据资源做了进一步划分,包括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资产类别的数据资源,以及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但由于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确认为资产的数据资源。
2024年12月,CCSA TC601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发布《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7.0》,将数据资产定义为:“由组织(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合法拥有或控制的数据,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例如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网页、数据库传感信号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可进行计量、应用与交易,能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数据资产“由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能进行货币计量,且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的定义,企业数据资产在同时满足秘密性、价值性及保密性的“三性”特征下,即可成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客体。
(二)数据资产的价值
数据资产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包括客户名单、交易记录等显性信息,还涵盖了研发数据、技术参数、市场调研报告等隐性信息。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一家互联网企业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进而增加广告收入和用户付费意愿,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
一旦企业数据资产被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首先,商业秘密的泄露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竞争对手可能利用获取的敏感信息,提前布局市场,推出类似产品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其次,数据泄露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客户信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数据泄露事件一旦曝光,客户可能会对企业的数据安全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客户忠诚度和新客户的获取。此外,企业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巨额赔偿。如果泄露的数据涉及客户个人信息,企业可能因违反数据保护法规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甚至被客户集体诉讼,赔偿金额可能高达数百万甚至上亿元。
二、企业数据资产保护面临的威胁
(一)内部人员风险
企业内部人员是数据资产保护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潜在的威胁来源。员工可能因疏忽大意、操作失误或恶意行为导致数据泄露。例如,员工在使用移动设备或外部存储设备时,可能不小心将含有敏感数据的文件拷贝到不安全的环境中,或者在公共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被黑客截获。更有甚者,个别员工可能出于个人利益,将商业秘密出售给竞争对手或用于个人创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据相关统计,企业数据泄露事件中,约有60%是由内部人员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二)外部攻击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黑客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样。企业数据资产成为黑客攻击的重要目标之一。黑客可能通过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手段,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敏感数据。例如,一些黑客会伪装成合作伙伴或客户,向企业员工发送带有恶意链接或附件的电子邮件,诱使员工点击,从而植入木马程序,获取系统权限,进而访问和窃取数据。此外,企业还可能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他们可能雇佣黑客团队,专门针对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进行攻击,以获取竞争优势。
(三)技术漏洞风险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技术系统和软件应用。这些技术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为数据泄露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一些老旧的软件系统可能存在未修复的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获取数据。同时,企业在进行系统升级或整合时,也可能因配置不当或兼容性问题,导致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失效,使数据资产暴露在风险之中。
三、企业数据资产保护的法律框架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该法明确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企业数据资产中的核心部分,如研发数据、客户名单、经营策略等,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受到该法的保护。如果企业发现竞争对手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秘密,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为企业数据资产保护提供了刑事制裁手段,对于那些恶意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企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从国家层面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该法规定,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风险评估报告。企业在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合法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否则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法》是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法律。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处理数据资产时,必须遵守《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该法要求网络运营者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等。网络数据处理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备份、访问控制、安全认证等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网络数据免遭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并对所处理网络数据的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聚焦于个人数据的保护,规定企业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个人数据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等原则,保障个人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数据资产时,需获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并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若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将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四、企业数据资产保护的法律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的分类、分级标准,确定不同级别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规范。同时,建立严格的保密协议签署机制,要求员工、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在接触企业敏感数据时,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其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泄露风险。
(二)加强技术防护措施
企业应投入必要的资源,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资产。例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窃取。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无法被轻易解读。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恢复测试,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数据访问审计技术,实时监控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措施。
(三)积极应对侵权行为
一旦发现数据资产被侵犯,企业应迅速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企业应及时收集证据,包括侵权行为的证据、损失的证据等,为后续的法律维权做好准备。其次,企业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如果侵权行为构成民事侵权,企业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消除影响等;如果侵权行为涉嫌犯罪,企业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在法律维权过程中,企业应积极与律师、专家等专业人员合作,制定合理的维权策略,确保维权行动取得实效。
(四)强化网络安全合规建设
企业应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及时发现和整改网络安全漏洞。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降低损失。此外,企业还应关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网络安全策略,确保合规运营。
五、结论
企业数据资产保护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面对日益复杂的数据安全威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数据资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企业数据资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企业应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数据资产保护策略,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和商业秘密的保密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